朱老总逝世后,四人帮又掀起什么风浪?康克清与叶剑英说了什么

时间:2025-04-03 04:53:34来源:全球信息网 作者:云雾

1976朱德也去世了,四人帮觉得在走向篡党夺权的道路上,又搬走了一块“绊脚石”。于是,趁热打铁,紧锣密鼓,表演大乱中华的丑剧,且越演越烈。就在朱德逝世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公布朱德讣告和治丧委员会名单的同时,在第一版发表《发扬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的文章,介绍解放军驻井冈山地区某团指战员“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经验”:一是学习当年红军战士同反动派斗争的坚定性,树立把批邓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二是回顾井冈山斗争时期地主武装“还乡团”反攻倒算的历史教训,提高批判邓小平的反革命修正. 主义路线的自觉性……要把这条修正主义路线“批倒批臭”、“批深批透”,彻底肃清其流毒和影响。除了利用舆论阵地,掀起更广泛更深入的批邓恶浪之外,他们还利用中央召开计划工作座谈会之机,唆使上海、辽宁等地的“亲信”和“骨干”炮制了 20 份颠倒是非、捕风捉影的黑材料,诬蔑 1975 年的国务院务虚会是“经济领域里右倾翻案风的风源”,并追查所谓“风源”,向中央领导发动攻击。叶剑英没有出席这次计划工作会议,知道这一情况后,非常气愤。这位老革命家,凭自己的政治嗅觉,已经预感到“四人帮”在发动新的攻势,要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了。事情果然不出他所料,1976 年 7 月,“四人帮”经过密议,拟定了一个以王洪文名义提出的全面篡夺党政军权的计划,等待时机成熟,就要抛出来。为了配合这个“计划”的实施,王洪文在这期间还口授一封给毛泽东的信,让秘书班子代为起草,大意是:“毛主席最近指示‘国内问题要注意’。我看国内问题还是要批邓。全国运动有几种情况,一种搞得好的,一种比较一般,还有一种是问题比较多的。这后面两种,占全国多数,都需要解决领导班子问题,特别是第三种不解决不行。国务院有些部,军委有些部门,也是这样。解决的办法要像有的部门已经做的那样把主要领导干部换掉。”在“四人帮”抢班夺权的一片喧嚣声中,老一辈革命家提高了警觉,加紧了串连活动。朱德逝世两周刚过,为国事担忧的康克清带着女儿朱敏离开万寿路甲十五号的住宅,乘车向西疾驶而去。人们熟知的这位著名的红军“女司令”,中国妇女运动杰出的领袖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她从1927 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万安农民暴动以后,拼杀在井冈山,拉起一支 200 人左右的女子义勇队,在一次次的枪林弹雨中,唤醒了无数个同胞姐妹,使她们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下挣脱出来,成长为光荣的红军女战士和共和国的栋梁。在长期的作战与革命斗争中,她与朱德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诬陷迫害的那些苦难岁月,她支持朱德与林彪、江青一伙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为其分担忧愁,给以朱德无微不至的体贴和照顾,成为朱德的最大精神慰藉和生活保障的后盾。这位伟大、坚强的中国女性,忍受着巨大的悲痛送走了亲人后,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要把朱德的最大心愿和最后嘱托迅速转告叶剑英和聂荣臻两位元帅。这就是康克清此行的目的。北京的 7 月,天气闷燥。她冒着酷暑,坐在车上,满面愁容,一颗带伤的心早已飞上了西山。叶剑英走出门外,亲自迎接客人,他带着康克清走进客厅里边的小办公室里。两个人坐定以后,顺手打开收音机。康大姐不理解这个举动,心想:这是什么意思?她不住地用眼睛盯着看,好像要探寻什么秘密。叶剑英用手指指外面,把收音机的音量开得更大一些,轻声地问道:“老总临走时有什么交代?”康克清这才会意,把身子往前挪了挪,告诉叶剑英:老总对“四人帮”十分憎恨,有一次,他在神智还清醒的时候,嘱咐我:“你不要害怕!那四个人,谁都讨厌。你去问问农民,他们愿不愿意让地主回来?去问问工人,他们愿不愿意资本家回来?去问一问社会上所有的人,谁愿意要‘四人帮’?都会回答,不要!别看有些人一时闹得挺凶,总有一天,他们会被人民抛弃的!”康克清回忆她当时担心“四人帮”把黑手已经伸到了军队,朱德还是说:“你不要怕!军队里绝大多数是好的,地方上的绝大多数干部和广大群众也是好的。县以上的干部不会跟他们走,我们的军队,有老同志在,靠得住!”叶剑英听了深受感动,十分敬佩朱德的胆识,连连赞叹说:“老总有这样的分析啊!”并且以目示意,表示明白了,请康克清放心。此时,康克清虽然还不知道眼前这位元帅正在考虑对付“四人帮”的大计,但是当着他的面,说出了朱德要说的话,心里踏实多了。她告别叶剑英,离开十五号楼,转向一号楼,去看望聂荣臻,又向他表达了朱德对“四人帮”深恶痛绝的态度和充满斗争胜利的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
热点内容